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隱身於 花蓮縣鳳林鎮 ,舊稱摩里沙卡(即日語"森坂"發音:もりさか),意為「森林茂密的山坡」,光復後改稱森榮,是台灣現存最完整且深具特色的伐木基地,見證了東台灣林業的開發歷程。
劈山去年夏天曾經來過,回憶如風,轉眼成空,熟悉又陌生的地方,何處是家鄉?
總在人生旅途中,不斷找尋自己,不斷放下根性,一定要與佛性相會。
人生如夢,夢醒時分,莫忘初心,在彼岸相見
林雨宣 & 羅文裕 - 放心去旅行
「時間的網,留住了美好過往,
終究會翻越,心裡的那一道牆。」
大正8年(1919),「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」深入林田山事業區採伐紅檜與扁柏,直至昭和9年(1934)因木材價格低落,結束經營。昭和13年(1938),台灣興業株式會社取得台灣總督府核可開採林田山林木的權利,著手建設森坂線與溫泉線鐵路、索道,以及其他伐木相關設備,隔年設置「林田山砍伐事務所」開發王武塔山一帶檜木林,並於工作站現址建立生活機能完善的伐木基地。
運送木材的林間鐵道, 在1960年代伐木的全盛時期,林田山一片人聲鼎沸景象,讓這裡有 『小上海』之稱,為台灣四大林場之一。
蒸氣機關車,至1983年萬榮林道開通後,利用公路運材更加的方便,完全取代了鐵路的運輸功能,機關車因此也無英雄用武之地,目前展示在車庫外,供人們追思其風光的歲月,也是園區拍照熱點。
園區內可見鳳林鎮公所的幸福接駁專車,交通很便利。
國民政府領台後,此區成為製紙原料地。1972年,林場發生森林大火,林場集運設備損失慘重,次年交還林務局管理。1987年,政府執行禁伐天然林木政策,林場隨之關閉。1996年起,在文建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氛圍下,林場子弟、退休員工、文史工作者以及花蓮縣文化中心(今花蓮縣文化局)展開一連串林田山歷史人文與文化資產保存運動,2001年林務局編列預算並配合文建會補助經費進行修建工作,為「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」的發展開啟新頁。
沿著鐵道一直走,大樹底下好涼爽,走著走著,來到傳說中的「旭東亭」。
鐵軌之上是建造於1954年的旭日亭,為古典式的木造六角涼亭,當時的場長王曉林先生(別號旭東)發現此處視野良好,便聘請工人利用林場自產的檜木,在鐵道旁製作本涼亭,並以場長的別號命名為「旭東亭」。這座涼亭可遠眺東海岸旭日東昇,俯瞰林場的辦公廳及房舍,觀賞整個林場。亭內有四句對聯,中間的對聯令人印象深刻:
「綠水本無憂,因風皺面;
青山原不老,為雪白頭。」
(圖片引用自:https://journey.tw/lintianshan-forestry-culture-park)
意思是:綠水原本無憂無愁,卻因風吹,而皺了面。青山原本常青不老,卻因下雪,而白了頭。
人的自心本性,本來就是自由自在、無憂無愁的,哪裡來的煩惱呢?
為的是外在的「雪」和「風」,一切人事物的變化。
然而,雪融而無痕,雪在哪兒?風吹而無影,風在何處?
人卻自尋煩惱,這該如何是好?
如何把煩惱轉成菩提?請見煩惱即菩提
我們常常被外在的環境影響,而煩惱憂愁,忘記了圓滿的本性。
如何擺脫外界一切現象的勾引誘惑,回歸清淨的本性,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!
我們自性(佛性)往往被「財、氣、酒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」所蒙蔽,佛光無法普照,猶如蒼天為雲霧遮蔽,陽光不能普照;
我們一定要常常運用自身的佛性,動用佛性就是動用你的蒼天,運用佛性,禱告到萬里無雲萬里天!
中山堂為林場之精神寄託所在,於民國四十三年建造,當時的場長王曉林先生覺得林場員工及眷屬日增,交誼廳已不夠使用,因此集資籌建一個大型的禮堂,做為集會活動的場所。
到了鐵道的盡頭,通往天上的鐵路。
林田山的女兒 (葉日松 詞)
森坂的風景人間第一
摩里沙卡的山水令人著迷
有緣的人於此相聚
有福的人在這裡同享甜蜜
萬里溪畔 開天闢地
胼手胝足 不分我和你
月光下哼謠曲
家家戶戶樂無比
林田山的女兒 英俊美麗
生生世世 心繫故里
前人的腳步
要讓後人追憶
前往森坂步道
在步道口可見天主教森榮靈德聖母堂,於民國59年5月開始興建,為了建教堂教友利用假日閒暇全家大小一齊出動,所需的砂石是從萬里溪搬運上來,大家齊心協力終於在隔年完成了可供教友們集會禮拜之小教堂。
看見十字架,想起了曙光,點一首歌送給敬愛的戰友,莫問歸期,夢醒之後,我們在彼岸相見。
森坂步道其實有一段是天主教苦路巷,沿途苦路紀念碑讓人感受到濃厚宗教情懷。
全長700公尺,海拔高190~270公尺。
步道東側入口,在入口處有處天主教拜苦路十四處的第一處
沿途有用木棧梯架起的連結步道,木棧道旁有扶手,十分貼心,沿途會通過山壁林中,自然生態景觀豐富。
到這裡有一叉路,可見指示牌,景觀台這個方向指的是苦路巷,前有一小段陡坡,最上面有第二觀景台及苦路巷紀念碑。
若您不走苦路巷,繼續往前走可走到西側出口(0.31K)
第七處牌旁有座涼亭,可以暫時休息一下,繼續前行
坡度陡峭,小心路滑
看到第十四處牌,代表即將抵達終點
可見第二觀景台和紀念碑
在景觀台上,對面的山河清晰可見
來到這裡,分享這一首感人的歌傳達現在的心情, 一路執著 , 紀念廣闊的山河 (靈犀問路)
下山後到了森榮國小,於1958年成立,隨著林場經營型態漸漸改變,林田山居民減少,因此學生人數銳減,至民國七十六年八月一日森榮國小改為長橋國小分校,延至翌年八月一日正式廢校,森榮國小終於隨著林田山林場走入歷史。
火災跡地 (康樂新邨),40年代因應伐木高峰,蓋了5排水泥地基、木板牆、紅瓦斜屋頂型式的工人宿舍共36戶,每戶約11坪,格局雖小,但整齊的紅瓦房子,在當時看起來還算漂亮,取名為「康樂新邨」。長長的階梯,沿石階而上,兩旁長屋式建築,有「小九份」稱號。
康樂新邨於民國90年遭逢祝融之禍,短短30分鐘內完全燒毀,僅殘餘水泥基座。
可以休息乘涼的小廣場
林田山社區咖啡館前身為課長級宿舍,為雙併的日式建築;園區成立後,將課長級宿舍予以整修,保留原有的日式建築形式。
木雕館,有各式精美的木雕作品,非常細緻
民國50年代,林田山採伐最盛的時期,「摩里沙卡」聚集了四、五百戶人家,人口達到二千多人,林場內設有森榮國小、林田山幼稚園、購買部、公共食堂、米店、洗衣部、理燙髮部、消防隊等,生活機能完備,中山堂的免費電影更是轟動一時。
如今這些當時的福利社、冰果室、醫務室,以及日式木屋等建築,都成了探尋林田山往昔的焦點。
您知道以前米的買賣單位嗎?
升與斗為早期米店的買賣單位,因為以前五穀會用容積來賣,所以到現在傳統米店還保留這樣的賣法。
1斗=10升=11.7台斤=約7公斤=7000公克
若您不知道該買多少米吃,簡單的算法如下:
1升米約等於5杯米
1杯米煮出來是2碗飯
讓劈山想起🍚青原行思的公案《廬陵米作什麼價》
有僧人問青原行思:「什麼是佛法大意?」
青原行思答:「廬陵米多少錢?」
米、針、線都是生活必需品,生活就是道場https://youtu.be/WOKDJncsMLo
年輪,是指樹木在「周期性」成長後,因為「快慢生長」的交替,留下肉眼可辨析的印記。當把樹幹打橫鋸開,看到橫切面上滿佈的「同心圓環」,就是年輪。通常一環可以代表一年,也就是利用年輪我們就能數出大樹的「年齡」!
這裡有一棵樹的橫剖面,開始數年輪吧!
年輪上有交叉著明顯與不明顯的環狀,「這…要怎麼數下去呢?」
告訴你答案吧…它們一個是春天,一個是秋天!
樹木在春天生長快、夏秋較慢,冬天則停止成長。春天時候,春暖花開,細胞長得快,樹木來不及累積代謝物,生長得「鬆軟」,也就是構成年輪上直徑「寬厚」、但顏色「淺淡」的一圈「春材」;待到夏秋交替,天冷了,樹木開始減少吸收水分,讓細胞壁厚一點,就像穿上厚重的衣服抵禦將來的寒冬,所以緩慢成長的速度讓年輪加「深」顏色,形成直徑「單薄」但材質「堅硬」的「秋材」。愈是生長環境季節明顯的樹木,就會有以上不同的春秋材,所以數年輪的方法要一淺一深一起數,才是完整的一年!
木頭、樹木的年輪也都是生活的一部分,分享石頭希遷精彩的公案:
天皇道悟問石頭希遷禪師:「如何是佛法大意?」
師曰:「不得不知。」
悟曰:「向上更有轉處也無?」
師曰:「長空不礙白雲飛。」
問:「如何是禪?」
師曰:「碌磚。」
問:「如何是道?」
師曰:「木頭。」
生活之中就有佛法,在做工的當中,搬磚塊、搬木頭當中,磨練自己的那一念心,在作業的當中,那一念心是不是還這麼地穩健、這麼地飄逸;還是因為木頭、磚塊的勞作,讓自己心煩?
《長空不礙白雲飛》https://youtu.be/fTzhf_3uGVE
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保存了各式各樣林田山早期的歷史文物,有充滿懷舊風情的日式建築,有鳥語花香的山林步道,有穿越時光的斷垣殘壁,還有融入生活之中的佛法。
林田山保有著獨特的寧靜與美好,很值得一遊,推薦給喜歡旅行的朋友
喜歡本篇的話希望您可以幫劈山
按火箭20次🚀
留言支持
轉發分享
非常感謝您
更多劈山遊記:
花蓮私房秘境|萬榮鄉明利村碧赫潭|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|大加汗部落的信仰中心
地藏王菩薩愛您,迎接地藏王菩薩進入您的人生,
推薦您以下三個天界之舟出品的禱告運用,
點閱播放讓地藏王菩薩幫助您~驅離邪靈惡鬼騷擾、財運亨通、身體健康、擺脫惡疾、人生順遂。
以下影片讓您更認識地藏王菩薩
分享精采的舞蹈影片
小蘋果LITTLE APPLE🍎賀歲版
小蘋果LITTLE APPLE🍎現代版
參考資料:https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ytjiang/post/1326576293
https://www.hccc.gov.tw/zh-tw/CulturalHeritage/Detail/55
http://www.ifuun.com/a2018102516768485/
https://youtu.be/3kAiILQT_5E
https://youtu.be/pk9gPL1g5Wo
https://youtu.be/APAp-mO9fqw